杭州城市博物馆理想图:以金缮之法通往杭州2049
2024 / 01 / 12

Urban Jinshan

城市金缮



“以城市命名的博物馆,是指代一个建筑还是一处场所?存量空间与发展需求又如何适配?我们以金缮之法,通过异质体系的融入整合和价值赋予,探寻通向「杭州2049」之路。”


——朱培栋






杭州城市博物馆理想图

line+建筑事务所&城市秘密联合出品




我们以吴山之巅起步,走过杭州人的城市记忆之核,从传统的城市博物馆,一脚跨入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之城,吴山及其周边大约三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天注定的杭州城市博物馆,顺势而为,顺理成章,只要画龙点睛,以城市更新之法,便可拿出一幅宝光四射的理想图卷。


城市秘密联合line+建筑事务所,共同行动,大胆设计了一幅杭州城市博物馆理想图,以金缮之法寻找何以杭州的未来,并将其命名为通往「杭州 2049」之路。在这篇文章中,将迎来line+的主场。


△ 城市理想图·杭州2049 @AI出图 line+概念




作为杭州出生成长的本地人,在朱培栋博士的设计畅想中,吴山作为城市博物馆原发地,保留延续了千年以来杭州最稳定的城市版图和街巷格局。在展示一座城市的原生场景的同时,城隍阁、河坊街又恰恰是杭州城市更新阶段中,呼应城市变革的命运节点。更难能可贵的是,一座千年皇城,一个厚重历史的街区,至今仍是活着的遗产,在老杭州们打着麻将、赶菜市场的烟火日常里自然生长,既是西湖与钱塘江之间的城市空间纽带,也成为联结杭州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汇点。


△ 吴山区位图


在对城市的梳理中,设计团队意识到,吴山地区城市空间现存的问题比较多,比如建筑废弃闲置、界面封闭缺乏互动、可达性差体验感不佳、底商商业界面简陋缺乏活力等,对新功能的需求应对不足,同时那些散落在各处的历史存量,缺乏基于区域价值的整体性思考,和呼应城市维度的重要性阐释,于是,line+的设计团队开始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理解和重构吴山,厘清吴山区域中星星点点的历史文化碎片、城市生活标点。


△ 杭州博物馆在吴山地区所覆盖的资源


站在杭州城的高度,以大吴山为整体,以老旧城市更新为契机破局,以建设性的态度,来推导思考无围墙开放式甚至沉浸式博物馆的可能性,整合、连接片段化的文化遗产资源,重塑扁平化、散点型、集群式的城市博物空间。


△ 吴山地区城市空间现存问题


这里的未来城市博物馆,是跟中国任何其他城市的博物馆都长得不一样的,不再去卷建筑实体的造型体量,而是符合南宋临安城的开发理念,放入城市中天然的历史留存。由此,打破把博物馆封存在密闭空间当中的感知,让博物馆内外,让建筑内部和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场域。




那么,如何将碎片化的存量空间整合起来,就需要以专业智慧,由点及线至面,形成一套博物大观系统。


老城市片区在未来势必需要扩容,以适应新的建设强度和功能业态。line+这次更看重以城市博物馆为抓手,把城市有机更新通盘考虑进去,而line+对城市更新的立场,并非简单重建,也非修旧如旧,而是在尊重不同时期历史印记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的技艺,异质体系的融入整合和价值赋予,在原有肌理上立体叠加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对于杭州宏观城市风貌的微缩,也代表在地特色的未来城市形象。朱培栋博士将其定义为城市更新「金缮计划」,这个耳目一新的提法是有关城市有机更新的新宣言,是一次方法论的更迭。


所谓“金缮”,是中国的传统技艺,用金漆修复破碎的瓷器、玉器或紫砂等,它是需要一定审美的一门技艺,甚至修复后,还能平添一种残缺的美。金缮是因为破碎之物比较珍贵,修复之人怀有珍惜之心,以完美的技法对待不完美的事物。它和缝补不一样,缝补是同色弥合,金缮则是以艺术彰显缺陷,连缺陷都可以醒目耀眼。‍‍‍‍‍‍‍‍‍‍‍‍‍‍‍‍‍‍


△ 瓷器金缮修复


朱博士把这样的理念贯注到吴山片区的有机更新时,完全打破了以往织补城市的手法,那种低调的黑灰色的勾连已经无法表达他对这片千年城区的热爱,必须引入一种新介质,在保留其历史信息的情况下,让原本零散、割裂的历史碎片,焕发出超越原始状态的耀眼魅力,成为新的艺术品。金缮,不仅仅尽善,还要尽美,替时间守住尊严,向未来交付新作。借用金缮的概念,应用到城市空间的边缘地带,从城市更新的底层逻辑出发,创建城市博物馆的未来新形态。


“城市金缮”的修复理念:怀珍视之心,彰勾连之美‍‍


从凤凰山脚的皇城遗址陈列馆,到河坊街下的杭州博物馆,“金缮”流淌过的城市缝隙,即串联碎片的廊道,彼此交织覆盖,所有交织点都可以是博物大观的一处终端,那么未来的城市博物馆,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摆放作品或文物的建筑容器,而将会是一种遥相呼应的分布式的博物馆群,是可以向杭州2049打个响指的城市理想。


这些分布的终端,化作吴山的“百楼十坊”,在此次理想图的设计中具象呈现。


“城市金缮”的设计策略





在line+的吴山“百楼十坊”畅想中,年代、形制、保存状况、当下使用情况、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标点,经整合谋划,形成气质、风格具有系列感的楼坊标志地带。以中国传统木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现代工艺,运用“小料大作”的建筑技艺,以智慧化装配,插入改造近百单体,形成一看就了然的群体记忆。


△ “小料大作”的运用 图源网络


单体造型各不相同,但都是东方传统亭台楼阁的现代焕化,珍宝盒一般出现,形成百楼千面。其中既有原空间的升级版,也可能包含杭州博物馆的分馆,搭配上博物馆之城的配套服务,引入居民旅人的商业设施。


“百楼千面”:以传统木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现代工艺,插入改造近百单体,形成群体记忆


再由百楼千面,区分营造出片区特色鲜明的十个坊,在十个坊的城市开放空间内外,形成不断更新活态的展陈,形成沉浸式的博物大观体验方式。


“十坊十色”:以片区特色鲜明化,
赋予每条街坊不同的个性和功能


而原本就伫立于粮道山下的杭州博物馆,占据最核心的位置,正是这座博物馆之城的游览入口和龙头位置。目前的杭州博物馆空间容量较小,很难对区域形成更强的辐射力。因此设计师利用存量建筑进行大胆畅想,将杭博对面的吴山花鸟城,囊括进博物馆的统筹范围内,置入塔楼扩展体量,并在清河坊入口形成清晰的标志,作为了解杭州的城市博物导览第一站,此为博物之坊



以杭博视觉流线为基点,环绕吴山,在各标点处出现珍宝盒式的楼阁。清河坊一带展现中药博物馆、朱炳仁铜雕等标志性的杭州传统非遗魅力,形成造物之坊;十五奎巷融合传统市井气息形成珍馐之坊;晓霞弄与远处视觉中心望仙阁呼应,扩展网红“巴尔干客栈”特色,形成民宿之坊;中山南路在整体绿化界面改造同时活化利用闲置的公共空间打造社区文艺生活,形成民艺之坊;城隍牌楼巷增加社区民俗博物馆,置入连廊共享空间,形成市井之坊;大马弄在优化沿街店面的同时,保护菜场集市的草莽野气,形成小食之坊;太庙广场的菜场界面向广场开放,置入活力之塔为老年活动增加空间,形成活力之坊;严官巷北侧,南宋遗址陈列馆与一旁的酒店配套以连廊互通整合,优化入口,扩建文史之塔,打造沉浸式历史体验空间,形成治愈之坊;高士坊巷的老厂房上,作为杭州博物馆分馆的城市记忆馆,置入藏书阁,开放首层界面,形成书香之坊


△ 从德寿宫上空远眺吴山  原图摄影@江南君 @AI出图 line+概念


一座新的天城,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座最具体验性的活态博物馆,是历史存量与当代理念的共融,是当代城市的“史记”。这幅理想图是line+与千年前的杭城对话,也是对百年中国的未来展望。博物馆之城·吴山理想图不仅仅是一个畅想,更希望为杭州的文化传承和城市更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有机更新也可以更珍重更耀目。我们期待,通过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在吴山地区打造一个开创性的博物文化样板。



锁定屏幕旋转,横屏浏览





  彩蛋  

吴山十二时辰 




到今天为止,line+建筑事务所和城市秘密一起完成了杭州城市博物馆的理想图,当一种改变降临的时候,可能会有稍稍不适哦,需要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包容,因为仅仅是认真的理想而已。各位看官,你们对这些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留言吧,期待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有价值。


shar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