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line+的不断壮大
西湖区教工路198号——line+的办公空间里
又迎来了神秘的新鲜力量
# 新一代的建筑师是什么样子的?#
黑色系的穿搭与金属圆框眼镜?
暗黄色的草图纸堆满工作台?
在Rhino里连着grasshopper的小电池?
手机相册里装满了图纸与世界各地的屋顶?
夜深人静举起摇晃的咖啡杯?
2020,我们为加入line+的新生代小伙伴开启全新分享平台—— line+TALK · 新生代 。八月,狮子座的夏日派对与建筑师的头脑盛宴,年轻又优秀的建筑师新力量杨企航、薛璟、陈泽馨将以“云·游”为题,讲述他们作为建筑师的成长片段,为我们开启line+ TALK · 新生代首秀。
△ 现场影像
杨企航
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 建筑学硕士
浙江大学 建筑学学士
建筑研究:人与马的剧场于德国马驹文化博物馆展出
“ 设计是感知世界的方式 ”
从江南水乡杭州到包豪斯的故乡德国,建筑师杨企航带大家走进云游的第一站,这个几乎所有建筑师都曾向往的西方国度。
# 留德起源 #
他从出生起就跟line+有了1.3km的缘分,童年时期的居所就在与line+仅隔两条街区之外的文二路上。
就像所有建筑生都会去描的一张图——密斯凡德罗德国馆的“流动平面”,从求学与实践中获得多层次的空间体验和更深层次的实地感知成为杨企航留学德国的源动力。
△ 密斯德国馆平面
△ 用手的尺度来记录建筑材料
# 德国:包豪斯与格罗皮乌斯 #
只有理解包豪斯,才能领悟德国当代建筑。来到德国之前,想象中的包豪斯是红黄蓝的现代主义校舍,到了德国之后才发现,在现代德国,老少皆知的BAUHAUS其实是全国连锁的建材市场。
△ 包豪斯校舍(左)与Bauhaus建材市场(右)
闻名遐迩的法古斯工厂是包豪斯的标志,由格罗皮乌斯与阿道夫·迈耶设计完成,作为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单层玻璃幕墙所表达的玻璃盒子——这种经典包豪斯语言如果运用在当代建筑中则显得不合时宜,面对经典建筑理念与新时代的碰撞,身为新一代的当代建筑师,也开始思考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 法古斯工厂与它的玻璃幕墙
2019年是包豪斯建校100周年,在展览中他们用VR技术再现了100年前格罗皮乌斯提出的沉浸式的“完全戏剧”理念,科技发展对设计同样产生影响,与新技术与新科技的适时结合,将创造更多元的设计表达。
△ 包豪斯建校100周年纪念展
# 瑞士:峡谷上的混凝土与木构 #
在学校课程中,曾对瑞士峡谷上的一个游客中心进行了案例分析,用混凝土盒子包裹木头盒子的建筑模型来表达它的空间形态。课程之后来到瑞士,感受到了这个建筑的真实尺度,背倚峡谷的它,以面对高速公路的空间开口来回应垂直的自然高落差,也是以亲身体验完成了对这次设计分析的回溯。
△ 游客中心的方案分析模型
△ 现场考察游客中心
△ 旅途中偶遇形状独特的小教堂很像在餐馆吃过的蜗牛
# 严谨的德国与大胆的色彩 #
在2018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Sauerbruch Hutton事务所引起了杨企航的关注,也在求学期间顺利地加入事务所实习。他们的项目兼具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又不失德国特色的严谨态度。这次工作经历最大的收获是对建筑色彩把控的独到见解,配色不应该是用RGB吸管去提取,而是融入建筑设计的表达,这种创新态度也可以运用在图纸表达和方案呈现上。
△ Sauerbruch Hutton在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左)
日内瓦无国界医生组织总部(右)©Sauerbruch Hutton
△ 威尼斯M9博物馆 ©Sauerbruch Hutton
薛 璟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建筑系工学硕士
曾就职于徐山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西班牙Nieto Sobejano建筑师事务所
德国gmp建筑师联合事务所
“ 设计可以给人新的视角观察世界 ”
在德国生活了12年的建筑师薛璟,有6年是在柏林度过的,他想从初印象开始,为大家展现一个多元、多级的柏林。
# 初印象:一次关于艺术之家的毕设 #
薛璟的毕设课题是为柏林一个艺术之家择新址迁移,跟随这次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柏林的历史变迁与生活状态。Kunstlerhaus Tacheles如今是柏林有名的艺术家聚集地,而早在1919 年它是当时柏林最时尚的百货大楼,80年代又因为长期废置被拆掉了一半。
△ Kunstlerhaus Tacheles在上个世纪的变迁
在这之后,废弃的大楼成为了柏林的艺术空间,各类艺术家在这里驻场创作,楼梯墙面布满了各式涂鸦,废弃的后院自然生长,成为了铸铁雕塑的室外创作空间。
△ 柏林艺术家驻场创后的Kunstlerhaus Tacheles
2014年,Kunstlerhaus Tacheles被开发商看中,大量的艺术家将失去他们的精神家园,急需新的创作场所,薛璟在他的设计中为艺术家们选择了新址——一个距离Kunstlerhaus Tacheles不远的U字型地块。
△ 在设计中为艺术家们选择新址
设计意图把柏林建筑的典型后院空间开放给城市,通过制造露天影院、涂鸦墙等艺术创作空间把人引到到建筑内部,同时对艺术家的住宿空间和工作室做了户型设计。
△ “柏林艺术之家”毕业设计
# 二元柏林:资本主义形态的西柏林与社会主义形态的东柏林 #
二战之后的冷战时期,一分为二的德国建起了柏林墙,直至1990年才被拆除,而东西柏林似乎至今仍代表着不同生活状态、不同城市尺度的二元柏林。
△ 柏林曾组织过用热气球照亮柏林墙的活动
毕设之后,薛璟进入德国建筑设计事务所gmp工作,办公地点位于西柏林的中心。西柏林的城市空间跟传统的德国城市空间一样,具备大尺度的街区关系。西柏林Budapester大街的BIKINI百货是一个典型的西柏林建筑空间,紧邻柏林动物园,在规划和修缮之后,进驻了具有柏林风格的独立艺术设计品牌以及展览,可以透过屋顶酒吧的玻璃全景窗看到动物园的景象,展现了西柏林现代富足的生活状态。
△ 西柏林的BIKINI百货大楼
东柏林则展现典型的社会主义形态,具备更多宣誓性的高楼建筑与公共空间,在柏林墙拆除后,东柏林也因其不同的城市形态更受年轻人喜爱,年轻人常常聚集在河边开party。
△ 施普雷河边的Badschiff游泳池
# 工作的高完成度与多样表达 #
在Nieto Sobejano和gmp的的项目实践也让薛璟积累了不少经验,诸如对造型的高质量把控,保证从方案设计到建筑完成的高完成度;在大尺度空间设计中,强调空间的张力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关系;模型的运用也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包括对造型与体量的推敲与深化,以及对立面肌理的展现。
△ gmp竞赛作品 ©gmp
△ 在Nieto Sobejano时期参与的竞赛作品 ©Nieto Sobejano
陈泽馨
新加坡国立大学 建筑学硕士
曾就职于新加坡Formwerkz Architects / SCDA Architects
研究生课题:城市更新&互联网发展对乡村建筑的影响
“ 设计是热爱生活、关怀自然、尊重文化、持续创新的产物 ”
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之后又在那里工作三年的陈泽馨,从工作经历讲起,带我们了解SCDA Architects的工作状态,走进狮城的生活节奏。
# 新加坡印象:多种族与包容性 #
陈泽馨曾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去参加一个主题为“女性的力量”的分享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女性聚集在一起,当时现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场地的负荷,然而大家依然有序、礼貌的聚集在一起,完成了这场座谈会,这就是新加坡,多种族与包容性的国度。
△ 新加坡“女性的力量”分享会现场
# 良性循环的工作状态 #
毕业后,陈泽馨分别在FORMWERKZ Architects和SCDA Architects的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 FORMWERKZ 与 SCDA 的组织架构
©FORMWERKZ Architects / SCDA Architects
高标准和严要求贯穿工作始终,无论是一次文本的提出还是一张图纸交付,甚至是对外汇报时的着装形象管理。
△ SCDA的办公模式 ©SCDA Architects
在建筑设计中团队协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对合伙人设计理念的高度认同也将是团队成员稳定的关键,对图纸和项目文件的合理分类管理也将提高合作效率。
△ SCDA的办公模式 ©SCDA Architects
对于个人而言,高效的工作应该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不是完成工作。身为建筑师保有责任感和主动性,对生活对工作保持热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 生活与工作平衡 #
建筑师的忙碌让我们很难维系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而陈泽馨在多元的新加坡找到了这种平衡的关键——每天高效地完成工作,从而保证正常的下班时间。SCDA在China town附近,即使每天工作非常辛苦,下班后走在这条街上放下工作喝一杯,也是在另一个国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 SCDA地理位置
△ 新加坡的生活
他们是line+的新生代
也是这个时代的第N代建筑师
代表着新的力量以及line+的无限未来
line+TALK· 新生代第一期在热情的八月落下帷幕
未完待续…
(部分项目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