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位于杭州主城区教工路的老校区,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同诸多中国高校一样,在城市扩张和校区增设的双重夹击下,老校区蜕变为市中心不可多得的办公园区。而园区内B幢的一、二层阶梯教室,因其空间形式无法对应正常的办公需求而被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成为新旧转变中遗留下的问题空间。
整个改造设计采用减法剥离出空间及结构原型,并克制地将材料纳入灰度体系,由此凸显的新旧并置形成了最持久的视觉张力。我们以空间赋能,将因社会功能变更而闲置的封闭校园置换为适应于时代的共享开放的混合型空间,借此探索以创新为目的的企业,在未来办公空间发展上的新模式。而过去、当下,和未来line+的无限可能都将在这里展开。
△ 原始工程档案图纸
当有机会来打造自己专属的工作空间时,我们的角色定位在甲方和乙方间切换,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为100人提供舒适办公体验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冷峻又亲和,流动而开放的工作空间,以承载未来多变的需求。 “line”即边界,“+”旨在突破界限,改造设计秉承事务所的核心理念,打破空间和时间界限,也与我们自身对于当代新型办公空间的态度不谋而合。
△ 上位分析与总体设计
△ 改造前阶梯教室的外挂楼梯(左),改造后作为事务所主入口
△ 入口庭院空间
△ 改造生成图
△ 改造前的女生宿舍(左),改造后的办公空间
D区通过置换公共过道位置,将底层原先割裂的两部分合二为一。在此基础上,剔除原有小开间形式,拆除内部隔墙,释放空间潜力。
△ 开敞的办公空间
△ B区黑盒子置入
△ B区外立面
△ D区黑盒子置入
△ “TALK & LINK”概念
△ 水吧台区域
△ 大会议室
△ 改造前废弃的阶梯教室(左),改造后的多功能展厅(右,摄影:潘杰)
△ 二层展厅的不同使用状态
通过材料的控制,消减色彩,形成黑白灰的素色空间。我们拆除了原有吊顶,铲除横梁、柱子和天花的饰面层,将粗糙的混凝土肌理裸露在外。地面则选用素色抛光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及顶板形成体系。在墙面策略上,B区选择将墙面刷白以形成白色与灰色、细腻与粗犷的反差;D区则采用混凝土漆墙面,强调空间的整体性。
△ B区粗糙混凝土与白色粉刷墙面对比
△ 设计手法爆炸图
△ 灯条嵌入顶部金属拉伸网,在纵深上形成序列感
△ D区以黑色钢板与阳极氧化铝延续金属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