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办公空间

浙江工商大学位于杭州主城区教工路的老校区,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同诸多中国高校一样,在城市扩张和校区增设的双重夹击下,老校区蜕变为市中心不可多得的办公园区。而园区内B幢的一、二层阶梯教室,因其空间形式无法对应正常的办公需求而被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成为新旧转变中遗留下的问题空间。


整个改造设计采用减法剥离出空间及结构原型,并克制地将材料纳入灰度体系,由此凸显的新旧并置形成了最持久的视觉张力。我们以空间赋能,将因社会功能变更而闲置的封闭校园置换为适应于时代的共享开放的混合型空间,借此探索以创新为目的的企业,在未来办公空间发展上的新模式。而过去、当下,和未来line+的无限可能都将在这里展开。

项目位置: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
主持建筑师孟凡浩  朱培栋
设计团队祝骏  齐帆  金煜庭  邓皓  张思思  葛震亮  邱丽珉  陈文  蔡志兴  蔡肖愚  朱骁铖 
改造面积1300㎡
设计时间2018.01-2019.09
建造时间2018.01-2020.04 
摄影潘杰  杨光坤
△ 改造前的阶梯教室

△ 原始工程档案图纸



line+因团队扩张亟需更自由宽敞的办公空间,在工作室选址时,这个极具层次感与可能性的非标准化空间被团队一眼相中,连同相邻的原女生宿舍楼整个二层空间,成为line+眼中无限可能的开始。





传统办公空间是封闭单一的工作“容器”,而在信息技术高速迭代的当下,办公空间则逐渐演变为人们工作交往的“媒介”,容纳整合展览、讲座、沙龙、娱乐、event space等各种使用场景,鼓励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共享在其中发生。







当有机会来打造自己专属的工作空间时,我们的角色定位在甲方和乙方间切换,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为100人提供舒适办公体验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冷峻又亲和,流动而开放的工作空间,以承载未来多变的需求。 “line”即边界,“+”旨在突破界限,改造设计秉承事务所的核心理念,打破空间和时间界限,也与我们自身对于当代新型办公空间的态度不谋而合。


 





重置流线,成为设计的第一步。原B幢具备供8层办公楼使用的公共入口门厅与交通体系,line+为增强空间的独立性和视觉识别性,借助于连接原两层阶梯教室的外挑楼梯与梯侧老树,造一隅庭院为全新的独立入口,增添空间的层次感与趣味性。同时,调整D区入口位置,建立两个办公区的对位关系。


△ 上位分析与总体设计


△  改造前阶梯教室的外挂楼梯(左),改造后作为事务所主入口


△ 入口庭院空间


△ 二层入口空间



重组空间,继而深化设计。B区原阶梯教室与宿舍区域被中间的天井和墙体隔绝为两个独立的区域,line+通过封闭天井将两处割裂的空间相连,继而打通宿舍隔墙,新植入踏步连通展厅、办公和水吧台空间,完成高差关系的转换,也形成完整、连续的办公空间体系。



△ 改造生成图


△ 改造前的女生宿舍(左),改造后的办公空间




D区通过置换公共过道位置,将底层原先割裂的两部分合二为一。在此基础上,剔除原有小开间形式,拆除内部隔墙,释放空间潜力。 




△ 开敞的办公空间






原建筑外立面附属的檐下空间可塑性极大。由此引入由黑色金属和玻璃所形成的黑盒子来置换檐下的灰空间,拓宽室内面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的同时建立起独属line+的领域感。连续的玻璃面将更多阳光带入室内,建立起内外空间的流动关系,陈列模型的透明盒子错落地镶嵌于黑色金属立面,成为事务所对外展示的窗口。


△ B区黑盒子置入


△ B区外立面


△ D区黑盒子置入


△ 黑盒子建立起独属line+的领域感,又透露着对外展示的意图






“TALK & LINK”是line+开展内部分享、对话各行业专家的特色活动。我们将这种交流基因注入阶梯教室,以及会议室、模型室、材料区、水吧台、露台等非正式交流空间内。这些热点分布在开敞空间的不同位置,形成一张多中心的辐射网,以引发设计师、主创、业主、专家之间的更多交流。

 

△ “TALK & LINK”概念


△ 水吧台区域


△ 大会议室


△ 小会议室


△ 材料与开放讨论区



一、二层的阶梯教室是“TALK & LINK”的标志性空间。二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整体,连同室外楼梯成为line+ studio的前奏与窗口。两个展厅的联动,可以满足同时举行展览、讲座、沙龙、会议等大型活动的需求。

 


△ 1F&2F阶梯展厅不同的使用状态



在内部空间设计上,一层阶梯教室通过消隐的设计手法去除设备管线与附属用房带来的干扰,保证空间的纯粹性。

 



△ 一层阶梯展厅



二层阶梯教室具备较大的进深空间,遂将教室后方的踏步垫高,形成平整的会议区域;在二层的多功能区与会议空间之间置入可移动的隔断,使得该空间可在大型活动和正式会议之间自由切换,贯通融合展现空间多重特质,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灵活性。 




△ 改造前废弃的阶梯教室(左),改造后的多功能展厅(右,摄影:潘杰)


△ 二层展厅的不同使用状态







通过材料的控制,消减色彩,形成黑白灰的素色空间。我们拆除了原有吊顶,铲除横梁、柱子和天花的饰面层,将粗糙的混凝土肌理裸露在外。地面则选用素色抛光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及顶板形成体系。在墙面策略上,B区选择将墙面刷白以形成白色与灰色、细腻与粗犷的反差;D区则采用混凝土漆墙面,强调空间的整体性。




△ B区粗糙混凝土与白色粉刷墙面对比

△ 设计手法爆炸图



△ D区混凝土漆墙面,强调空间整体性



金属作为现代材料介入,纳入素色的体系的同时带来现代的精致感。B区的金属拉伸网从阶梯展厅的隔墙延伸至办公区顶部,又竖立于办公空间尽端的展示书架,在透与不透间营造多层次的空间。灯条嵌入顶部拉伸网间的U型扣条,在纵深上形成序列感。



△ 灯条嵌入顶部金属拉伸网,在纵深上形成序列感



D区将建筑立面黑色金属延续至室内,形成一道新的内立面。同时引入银灰色阳极氧化铝围合出一个序厅,凸显未来科技感。




△ D区以黑色钢板与阳极氧化铝延续金属质感



整个改造设计采用减法剥离出空间及结构原型,并克制地将材料纳入灰度体系,由此凸显的新旧并置形成了最持久的视觉张力。我们以空间赋能,将因社会功能变更而闲置的封闭校园置换为适应于时代的共享开放的混合型空间,借此探索以创新为目的的企业,在未来办公空间发展上的新模式。而过去、当下,和未来line+的无限可能都将在这里展开。





△ 我们在空间内的使用状态


△ B区一层平面图


△ B区二层平面图


△ D区一层平面图
项目位置: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
主持建筑师孟凡浩  朱培栋
设计团队祝骏  齐帆  金煜庭  邓皓  张思思  葛震亮  邱丽珉  陈文  蔡志兴  蔡肖愚  朱骁铖 
改造面积1300㎡
设计时间2018.01-2019.09
建造时间2018.01-2020.04 
摄影潘杰  杨光坤
share with